当前,快递员、外卖员、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,已然成为城市脉动中不可或缺的力量,为城市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。近年来,掇刀石街道大泉社区探索实践“三新”工作法,通过凝聚“新”力量、满足“新”期盼、激发“新”动能,推动社区与新业态群体双向互动、共融共生。
党建引领,凝聚“新”力量 大泉社区现有新业态群体261人,其中党员7人。社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,将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,构建“双向赋能”治理闭环。社区建立“党群服务中心+新就业群体之家”双向联系制度,整合街道资源,开展爱心托管、便民义诊、夏送清凉、冬日暖阳、“两癌”疾病筛查等活动60余次,将关心关爱落到实际行动上。结合新就业群体“时刻在路上”的特征,社区创新学习形式,引导新业态党员参与社区党员日常学习教育,通过“一刻钟课堂”定期开展学习与活动。为快递驿站、配送网点选派3名党建指导员,依据不同站点的实际情况实施“一点一策”优化管理,实现“点对点”精准联系服务,充分调动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,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格局。
精准服务,满足“新”期盼
大泉社区精准摸排新业态群体的需求,依托辖区资源,为其提供贴心服务。社区通过深入调研新就业群体实际需求,聚焦了住房、子女照顾、健康等问题,积极牵线搭桥提供租房信息。精心组织周末课堂,目前已有4名新就业群体子女参与其中,主动对接辖各部门,为新就业群体办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法律援助。截至目前,已成功开展职业规划、法律法规、安全知识等培训30余次。举办文体活动、送上暖心关怀行动60余场次,以暖心、舒心、贴心的全方位服务,满足新就业群体在生活和职业发展等多方面需求。
同时,打造15分钟泉“新”服务圈。社区依托党群服务中心、社区商圈等资源,精心打造了6处泉“新”驿站,为奔波在路上的新就业群体提供休息、饮水、充电、阅读等多项基础服务。社区将海纳佳城小区打造成外卖快递友好小区,设立了3个“小哥”食堂,有效解决新就业群体工作期间就餐难问题。
共建共治,激发“新”动能 大泉社区积极培育“治理合伙人”队伍,构建“社区党组织 + 新就业群体 + 社会组织”的联动机制。
结合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,组建了“蓝骑士志愿服务队”和“义务巡逻队”,开展社区义剪、家电维修、“夜鹰”巡逻等志愿服务180余次。依托商户联盟建立激励机制,每半年开展一次积分兑换活动,积分可兑换商户物资、公益课堂、商品折扣等。设立“新”好人专栏,挖掘和宣传新就业群体中的先进典型事迹,激发新就业群体参与社区基层治理的积极性和荣誉感。绘制“骑手民情地图”,骑手通过“随手拍”将发现的飞线充电、路面破损等问题及时反馈给社区网格员,使社区能第一时间掌握动态,目前已收到问题20余条,且全部得到及时解决。社区还建立“小哥议事厅”制度,专门设置席位,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和机会,真正发挥出其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。(通讯员 陈蓉慧 杨露)